发表时间:2019-07-31 16:38:52
栏目:新闻资讯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在2007年。这些年来,我国农业“走出去”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近两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促使我国企业掀起新一轮的海外农业投资热潮。
中国农业走出去有哪些新趋势?未来国际农业合作将走向何方?对此,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表示我国农业领域双向开放不断加深,农业企业赴海外投资亦成为新的开放趋势。
徐春晖: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双向开放不断加深,不仅进口农产品持续增加,而且农业企业赴海外投资亦成为新的开放趋势。比如,不断加强与拉美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我国在非洲国家的农业投资也呈现多样化格局。我国的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在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等国投资了规模较大的种植园,也在其他国家投资种植水稻、木薯、芝麻等作物,一部分供应当地需求,另一部分输送到中国。
与此同时,不少省市也在着力推动当地农产品“走出去”。比如农业大省山东,已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协议,在农业领域开展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农业“走出去”,不仅规模在扩大,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最近,我关注到了一则“中俄探索农牧业合作新模式”的新闻,说的是中国的一家企业买下俄罗斯当地的一个农场,目前这家农场面积已经扩大到10万公顷,并从中国引进约5万头泌乳牛,日产原奶1500吨。企业负责人表示,俄罗斯土地和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中国乳制品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这种“国外种养,国内加工”的新模式,不仅让俄罗斯的这家老农场焕发出新的生机,也将质优价廉的原奶源源不断运回中国。
虽然我国农业“走出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完善、跨国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农业国际合作政策的有效支持,还有农业国际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等。
所以,我国农业“走出去”一定要有系统谋划,做到着眼长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步拓展。
一、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支持。比如,要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需要,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金融服务、风险预警等方式,指导、引领本地涉农企业、相关社会服务组织的国际市场开拓、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尤其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
二、要布局全球农业产业链条。例如,在农业科研、农资研发、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诸环节合理布点,长远谋划,形成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三、要深化和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以涉农大型企业为核心,以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为重点,以农业社会服务组织为基础,提高农业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塑造高效运行的农业产业组织,为农业国际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对大型跨国农业企业的培育。鼓励各类企业加大境外农业投资力度,参与国际农业贸易与合作,打造一批能够在国际农业产业链条和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灵活运营、长期发展的实力派跨国农业企业。
应该说,目前我国农业“走出去”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成为沿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推动农业“走出去”,这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促进作用。我们相信,未来,我国会有更多的农业企业走上国际舞台,不仅“走出去”,而且“迎进来”,不断开拓国际农业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