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5-20 15:09:38
栏目:新闻资讯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部署要求,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8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推进策略,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方案》明确了未来3年的总体目标,提出到2018年,农业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方案》提出了11项主要任务,在生产方面,重点突出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强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经营方面,重点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在管理方面,重点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支撑决策,着力点在互联网技术运用,全面提升政务信息能力和水平;在服务方面,重点强调以互联网运用推进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在农业农村方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方案全文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有关发展信息化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切实抓好《指导意见》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提供强大创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在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制订、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需求导向、融合创新。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运用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有效对接生产和流通,创新“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拓展“三农”发展新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基础,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明确本区域“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思路、目标和任务。
——统筹规划、示范带动。做好前期谋划和顶层设计,在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政务、信息进村入户、农业大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三)总体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提质增效。
——农业管理进一步高效透明。
——农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
二、主要任务
(一)“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二)“互联网+”现代种植业
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搭建线上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供现代农业“一站式”服务。
(三)“互联网+”现代林业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林业治理理念,提高林业治理效率。
(四)“互联网+”现代畜牧业
构建生产、加工、经营、监管的综合信息数据平台,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养殖个体体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对养殖环境因子和畜禽个体生长状况的监测,实现精细饲喂、疫病预警和科学繁育,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风险。
(五)“互联网+”现代渔业
构建集渔业生产情况、市场价格、生态环境和渔船、渔港、船员为一体的渔业渔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在渔业行业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
(六)“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推广应用,提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建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业务协作协同和信息共建共享,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七)“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带动农业市场化,倒逼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提升农业品牌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增收。
(八)“互联网+”美丽乡村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促进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升级。
(九)“互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切实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开发利用,强化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大数据管理机制体制,推动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众筹共享的发展格局。
(十)“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
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成果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广泛依托现有各类“三农”服务网络体系,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进度,加强进村入户基础资源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十一)“互联网+”基础设施
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实施,加快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星创空间、社会实验室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由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向装备的智能化倾斜。
三、重大工程
(一)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
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研发一批农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成套设备,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加强推广应用。(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质检总局)
(二)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探索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不同类别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融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开展鲜活农产品网上销售应用示范。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主体,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构建农业电子商务标准体系、进出境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全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质检总局)
(三)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加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力度,2016年覆盖所有省份,并在试点县中认定一批示范县;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10以上的县;2018年覆盖10万个以上行政村,并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择信息进村入户基础较好县(市),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县级服务站点100个,辐射带动建设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20000个。(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
(四)农机精准作业示范工程
开展农机智能监测终端和智能化农机作业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构建区域性农机全程精准作业运维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创新模式,促进互联网与农机作业融合,推进“互联网+农机精准作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农机装备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农业部)
(五)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示范工程
结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县,以玉米、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作物为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示范。(农业部)
(六)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采用政府统筹、市场主体的方式,建立一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信息经济示范区。(农业部、中央网信办)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信息经济发展趋势、补齐“四化”短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互联网+”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作为重大举措来抓,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探索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绩效管理制度和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强化政策引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完善“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的规章制度,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
(四)完善技术支撑
选择重点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重大工程,重点推进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信息来源:农业部网站